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
下面和浙江欣瑞教育一起了解兖州课改的神奇效果。兖州一中的所有课都分为两段,是“35+10”,也即“展示+预习”,即让学生有充分的学生时间准备。课堂前半段占35分钟,就一个目标:组织学生充分展示,而展示的内容就是上节课的最后10分钟里布置的“学习任务”。在每节课后半段的10分钟内,教师要围绕“导学案”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,将预习目标具体化。

一、浙江欣瑞教育和你一起了解兖州课堂新模式 “点火时间前置”

  金秋十月,正是赏花煮酒的季节。 

  记者走进兖州一中的教室听课,发现这里的课堂让人“眩晕”。 

  一上课,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忙着讲题或布置学习任务,而是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! 

  据校长杜金山介绍,“展示”是兖州一中课改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。 

  展示真是热闹,仿佛在“打仗”,整座教学楼里像炸了锅。 

  可记者禁不住疑窦丛生:看不到事先的预习,学生们怎么就能一上来“凭空”开始展示呢? 

  眼见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,可师生仍然陶醉在“展示”里,意犹未尽。记者看着表,开始替上课教师担起心来——都“展示”35分钟了,45分钟的课只剩下10分钟的“小尾巴”了。 

  正当记者担心时,原本沸沸扬扬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,整幢教学楼也显得宁静了。 

  这时老师站到了讲台上,开始在黑板上写“预习目标”。刚才还手舞足蹈的学生这时也都坐回座位,一边等着课代表和几位小组长发“导学案”,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。老师写完“目标”后,就领着学生作“预习”。 

  记者低头看看学生手里的“导学案”,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,反正面共有四页,内容真不少。这么多的内容,区区10分钟能预习完吗?又怎么能保证预习的效果?另外,刚才的“展示”和现在的“预习”,有什么必然联系吗?为什么展示完了却又要“预习”呢? 

  记者百思不解,下课后采访了刚才在给高三上语文课的李平老师。 

  李老师告诉我,兖州一中的所有课都分为两段,是“35+10”,也即“展示+预习”。课堂前半段占35分钟,就一个目标,组织学生充分展示,而展示的内容就是上节课的最后10分钟里布置的“学习任务”。在每节课后半段的10分钟内,教师要围绕“导学案”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,将预习目标具体化。 

  原来兖州一中每节课的起点在一节课的后10分钟。这个起点虽然短,“尾巴”却很长,一直延伸到第二天,与下节课的前35分钟对接,形成一个“环状大课堂链”,将教师导学、学生预习和展示这三步贯穿起来,即“一课分两段”,“三步为一课”。 

  记者和兖州一中老师座谈时,化学老师刘海清用自己的专业术语形容该校的课堂是:10分钟是预热,“课下”时间是自我加热,35分钟展示时熊熊燃烧。 

  刘老师说,我们是把“点火时间”前置了,让学生在“预热”过程中发现问题,再想办法自行解决。

二、浙江欣瑞教育和你一起见证兖州一个调查引发的“学案” 

  兖州一中从2004年开始课改。杜校长说,课改源自我们所做的一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“两率”调查——“课堂精力流失率”和“高效学习率”。 

  调查分为针对教师的和针对学生的。对教师的调查涉及教学能力、教学态度和总体评价。对学生的调查包括“该科课上你精力流失?”:A、一、两分钟  B、5分钟左右  C、10分钟左右  D、20分钟左右。“该科课上你高效学习?”:A、35分钟以上  B、30分钟左右 C、20分钟左右  D、10分钟左右。 

  调查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: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%,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%。 

  回想起那时的课堂,杜校长说:“校园飞来一只鸟,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知道。稍有风吹草动,学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飘走了,精力流失太高了。” 

  他还发现了另一个现象,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,因为老师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。他在和学生的攀谈中也了解到,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事,因为老师情绪高涨时往往嘴巴就刹不住车,讲起来没完没了。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,这样的事实发人深思。 

  “两率”调查同样让教师感到震惊。 

  李老师说,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觉成了“悲剧英雄”——嗓子教哑了,身体累垮了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老师们也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。学校适时提出“严格规范管理+课堂教学改革=谁都能成功”,高效课堂必须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。 

  在课堂上,兖州一中的教师开始不讲了,改为鼓励学生展示,遇到学生“卡壳”时,老师也只是适度“点拨”。兖州一中初步形成了“预习+展示”的高效课堂模式。 

  杜校长并不讳言兖州一中曾经师从杜郎口中学。他认为,杜郎口教改的意义在于让传统课堂从低效转变为有效甚至高效。杜郎口中学的“人人参与”、“个个精彩”从哪里来?从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上来,开放课堂就是“放生”! 

  然而,“高效课堂”的探索没实施多久,问题就出现了。因为高中无法像初中那样设置专门的预习课,没有预习就不会有展示,没有展示哪会有高效?可一节课满打满算也就45分钟,老师们难免顾此失彼。时间的矛盾导致高效课堂效果不好,老师们垂头丧气,有些人又悄悄改回“老路子”上去了。怎么办?那就反复调整,把课堂重新“洗牌”试试。 

  当这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后,杜校长一下从办公室的沙发上跳起来! 

  他和老师们商量,咱建个“教学孵化室”吧。他说孵化室可不是“实验室”,不是试验行与不行,而是认定能行,需要找到推广的“方法”的。 

  学校每天都会在孵化室安排一些课程,让老师们去讲,去品,去研究。 

  他们把原有课堂的结构打破,把展示前置到一上课就开始,预习时间放在课下,学生课后和晚自习的时间都变成了“预习”时间。 

  但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,怎样才能保证课下的预习效果? 

  他们继续“孵化”,搞预习目标,然后又把“预习目标”孵化成今天的“导学案”。通过“导学案”引领学习,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 

  可自学能力非一日之功。他们又孵化出另一个解决方案,在学生课下的“独学”之外,鼓励学生走向社区,和同学结成学习团队,进行“对学+群学”。杜金山打了个比喻,这叫“学骑自行车”,一辆自行车,几个人一起学,会的教给不会的,相互把持,相互切磋。 

  孵化室的成果出来了,兖州一中的课堂“变革”也随之成型了。杜校长决定向全校的各个年级推广,就连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毕业班也得改! 

    俗话说的好,不思进取使人后退,教育也是如此。只有真正想搞好教育的才能认真把教学这事放心上,才能去探索去研究,才会有后面的成效。浙江欣瑞教育希望教育机构能以此为榜样,踏踏实实、认认真真搞好教育,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拨打欣瑞官网热线4006202002
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